全屋定制市場想要發展,關鍵要符合用戶審美
如今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日益提升,消費用戶開始對家居的選擇要求有所提升,家居開始被賦予了審美功能,也由于一個家庭的布局也會提現到一個人當下的生活狀態,于是全屋定制應運而生,并因為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迅速成為家居定制行業的新新寵兒,不少企業開始向全屋定制行業進發,希望能搶占先機,吞下這一口大蛋糕。
全屋定制市場想要發展,關鍵要符合用戶審美
全屋定制成為家具定制行業的新寵
2014年,整體家裝的概念首次被喚醒。從2016年底開始,尚品宅配、歐派家居、菲林格爾等紛紛上市,行業開啟快速成長模式。2017年被稱為“定制家居企業上市年”,索菲亞、好萊客、維尚、皮阿諾、金牌、我樂、志邦成功上市。定制市場的興起,宣告了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已然不再是一味接受給予,而是嘗試更大膽的創新和量身定制。定制它不再是專屬于少數人的奢侈,它正以個性和自我的姿態走進中國尋常百姓家。
根據中國裝飾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定制家具市場份額在家具整體市場占比達到35%,其中多品類家具如柜體等達到15%,櫥柜、衣柜、木門等單品類家具為20%。其增長速度更是遠超家具行業的整體水平。
截止目前,國內定制家具多集中在定制櫥柜、定制衣柜等領域。《2017-2021年中國定制家具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定制櫥柜的滲透率約為60%、定制衣柜的滲透率約30%。隨著家具企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我國居民對家具消費理念的成熟,定制家具逐步拓展到臥室、書房、客廳、餐廳以及廚房等全屋家具領域。業內預測,當定制櫥柜滲透率超70%之后,全屋定制將成為行業發力點。
定制大數據下的用戶生活狀態
定制家具產品可以根據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居室大小和具體需求來量身打造,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室內空間,對一些不規則的空間環境也能定制出與之相契合的家居成品。相較于成品家具,定制家居與用戶的關系更為親密,無論是測量規劃還是功能設計等,最終都是與用戶生活習慣強關聯的產物。
《2017定制家居收納現狀及前景調查》曾收集品牌商有效樣本120家,經銷商有效樣本318家。調查數據顯示,廚房、臥室布局差異性大,消費者對提高空間利用率需求迫切。住房面積在61-100㎡的消費者對收納功能的關注度更高,臥室成為消費者最想解決收納問題的空間,其次是玄關和陽臺。而在臥室的功能規劃中,臥室的辦公區也成為熱門選擇。
用戶最后是被產品征服的。顧家家居全屋定制的設計師每月入戶調研接觸真實的樓盤戶型、生活案例,去工地現場采集安裝數據。積累的2-3萬戶用戶數據服務于C2M模式的制造。
無獨有偶,2018年皮阿諾提出的“9重收納”也是通過選取一至三線城市家庭七百位用戶的家居形態及居家行為等細分研究,將收納的另一層含義“隨心所欲存與取的場景”變為現實生活日常。
一個二胎家庭的生活狀態與一名單身狗的生活狀態必然不同,所以未來的家居定制,絕對不只是板式定制,也不是單純為房屋去定制,而是為生活空間去定制,為家里面人的生活方式去做定制。
定制家,更懂你
從幾十平到幾百平,全屋定制幾乎可以解決所有功能需求硬指標,但也不可否認,國內定制家居以板式家居產品為主,風格和材質上的選擇空間比較狹隘,用戶選擇定制家具產品容易流于形式,塑造家的型格能力有待提升。比起用什么,用戶更應該知道“我是誰?”。
紐約時報時尚專欄作者Vanessa Friedman的一句話也許是最好的總結:“DIY設計增加了暴露個人不佳品味的風險……在讓消費者發聲和制造噪音之間,還是有著分明的界線。”
怎么才能告別“四不像”,迎來有美感和設計感的家居裝修?首先得告別“家居盲從”。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與自己契合的家居生活空間。家具制造企業有責任關注和參與到國民的審美教育,將創新的審美觀念和美學氣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更好的履行服務大眾、回歸大眾、審美大眾的當代使命。
對于人們而言,家”是人的靈魂,“居”則是人的行為。“家”是“人文倫理環境”,“居”則是“生態自然環境”。二者合二為一,“家居”就是人的文化精神。
參與體驗的個體,最高層次希望得到的是一種能超越任何產品、服務或體驗本身的產出,即是審美。審美經濟是體驗經濟的高級階段,因此全屋定制的最高境界是為客戶提供具有審美價值的體驗,為消費者的生活美學賦能。
豐子愷亦曾說過,人欲有五:『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可以說,審美,乃是生命品質的一部分。沒有審美,世界都與你無關。能影響全屋定制行業的趨勢以及被全屋定制影響生活的終究是人。
不少業內人士認定,全屋定制過了市場培育期會獲得飛速發展,任何想入局的企業都尚有機會。企業的成功自然離不開各門戰術。而當制造的底牌逐漸透明,如何影響下一代人的居家選擇,不如從影響他的生長環境開始。